冬奥会丨工程大青年热议北京冬奥会

 从2008年百年奥运圆梦,到2022年与奥林匹克运动再度携手,北京成为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220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北京冬奥会在流光溢彩与众人的欢呼声中圆满落幕。

 中国克服疫情影响,为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会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出色的组织服务工作和一流的设施筹备,赢得了奥林匹克大家庭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好评。

 中国代表团以942铜刷新了单届冬奥会获得金牌数和奖牌数两项纪录,名列金牌榜第三位,创造了自1980年参加冬奥会以来的历史最好成绩。

 程园学子通过不同的方式观看了北京冬奥会,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观看了本届冬奥会,我认为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是文明礼仪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文明礼仪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要伸出礼仪之手迎接八方来客,弘扬民族精神,宣传我们的民族文化。同时我们看到高科技和新技术为冬奥赋能,冬奥在科技助力下展现中国智慧。在这幅壮美的冬奥画卷中,科技为全民观赛和减排节能增添了别样的光彩。“冰丝带”“雪游龙”“雪如意”等融入中国元素的竞技赛场,完美地回应了全世界对中国冬奥的期待。科技创新支持冬奥赛场,绿色环保也成为本次的冬奥特色。微火虽微,永恒绵长,生生不息!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18级本科生 宋强


 全民期待点燃希望,燃动梦想!冬奥会圆满落幕,北京成为世界上首座“双奥之城”,全球目光都聚焦东方。申冬奥成功以来,“科技冬奥”重点攻关大力推进,一系列科技创新成果亮相国家体育馆,从比赛到观赛,科技创新成果处处彰显“科技冬奥”的底色。北京冬奥会也不负众望给全世界展现了一场高质量的盛会。箐箐学子迎冬奥,携手青春向未来。作为新时代青年学子,应致力于用科技创新助力发展,让我们一起为中国科技加油,科技冬奥,强国有我。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车辆工程专业2019级研究生 梁耀中


 本届北京冬奥会智能科技引领新的风尚,为了减少疫情期间交叉感染,冬奥主媒体中心“智慧餐厅”吸引大家的目光。机器人厨师通过对烹饪配料、灶上动作和火候把控的学习,将美味佳肴的制作变成标准化程序,让人感慨。还有西式汉堡、冰激凌、炸薯条及调酒机器人等,种类繁多且与我们专业相关,调酒机器人的机械手臂通过模仿高级调酒大师的手法,将各种基酒、辅料之间快速切换、摇合,而且整个过程中完全不会洒漏,这与机械机床手臂换刀及加工原理类似,让人不由感叹传统工业民用的新方向,而本届冬奥不亏为科技创新的前沿展台,我们也将不断学习,继续推动科技创新向前发展!

 ——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20级研究生 王冲


 不负国人所望,我们的奥运健儿在本次冬奥会中屡创佳绩。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运动员——谷爱凌,她年龄与我们相仿,但在面对压力时,不仅没有临阵慌乱,而且还沉稳发挥,可以看出心理素质也优于常人。从谷爱凌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什么是心怀理想、永不言弃,只要自己坚定,一切都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作为青年学生不仅需要如从前老一辈那样勤劳含蓄谦卑的品质,我们也需要像谷爱凌那样的朝气、勇气和信心。面对困难、面对挑战,我们都不应该在心里选择一种放弃的念头,中国需要阳光、自信和朝气,中国人要自信、积极、奋进。

 ——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2019级本科生 孙婷妮


 冬奥会闭幕式于220日晚圆满落幕。冬奥赛场上,不论是短道速滑团体的拼搏,还是谷爱凌的挑战1620度超高难度动作,无不体现着中国体育健儿的团结、拼搏精神。作为首届养老服务管理专业的一员,我们的面前充满着未知的挑战,体育健儿的勇敢挑战也鼓励着我们前路漫漫,不管是有多少挑战,我拼搏之心依旧。

 ——管理学院 养老服务管理专业2020级本科生 杨昀斌

 谷爱凌超越自我,挑战极限,她说自己的成功秘诀是全身心的投入;任子威、李文龙、武大靖,通力合作,赛出奥运团队精神;苏翊鸣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紧密联系,从演艺圈到决赛圈,不变的是个人执着的追求。冬奥会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震撼与精彩的视觉感受,同样还有努力拼搏和勇毅奋斗的精神感染。我们应当同奥运健儿一样,尽己之力,担青年之责,用青春助力强国梦的实现。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专业2020级研究生 刘俊迪


2022年北京奥运会彰显了中国的博大文化和深厚底蕴。开幕式中二十四节气的寓意体现的中国式浪漫,而闭幕式上的融合表演,更体现中国和睦友爱、相互尊重、团结合作的大国外交观。北京冬奥会落下帷幕,但是冬奥精神会永远延续下去,人类又站在了一个梦想的新起点,开启了全球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管理学院 工商管理专业2020级研究生 许露萌


 在本次冬奥会中,处处体现了我们的文化和力量。先进的科技、严谨的态度、美轮美奂的开幕式和奋力拼搏的运动员们,大气磅礴地展现中国之风范。从体育事业发展,到全民冰雪知识的普及,再到如今冬奥会的顺利举行,国家的腾飞发展我们有目共睹。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要继承奥林匹克精神,传播中国文化,一起加油向未来!

 ——材料工程学院 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2019级本科生 岳鑫


2022年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犹在眼前,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双奥城市,北京在08年向世界展现了“我”,又在22年向世界展现了“我们”。十四年来,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越走越远,越做越好。精彩的开幕会总能唤起我们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奥运赛场上运动员们拼搏的身姿也总能唤醒我们澎湃的热情。赛场上,运动员们摔倒、失败、站起、胜利。我们需要的也正是这种敢于拼搏,敢于奋斗的勇气,在工作与学习中武装自己、提升自己,在我们国家不断向上的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

 ——材料工程学院 电子封装技术专业2020级本科生 李欣筠


 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圆满落幕。这十四天中,各国运动健儿汇聚在这个运动盛会上,拼尽全力,刷新着人类各项极限。看到谷爱凌、任子威、李文龙等一系列运动员在冬奥会的赛场上为我国争光,我感到非常骄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冀以尘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日明。身为工程大的学生,我会努力学习知识,为加入祖国建设而努力。

 ——艺术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专业2020级本科生 李宇昂


 从烟花“大脚印”到漫天雪花的“北国风光”,当十四年后再次与奥运相逢,中国已昂首阔步走进新时代。22年的“我们”,已经不需要向世界介绍自己了。我们有更高的心态,讲环保、讲低碳、讲合作、讲崛起。向世界展示一个科技、年轻、现代的中国。中国克服重重困难举办一届精彩的冬奥会,必然会有力地提振全人类团结合作、共度时艰的信心,这种精神的传递甚至比冬奥会本身更具价值。让我们多一些理解、少一些隔阂,多一些合作、少一些对抗,让我们手拉手、肩并肩,一起向未来!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专业2019级研究生 路邵珺


 从2008年到2022年,双奥之城让奥林匹克之光格外闪亮,奥林匹克荣耀分外璀璨。作为一名设计专业的学子,目睹着冬奥以冰雪为媒,无论是志愿者服装还是演职人员的服饰,亦或是深受大家喜爱的冰墩墩、雪容融,这些设计无不表现着中国式浪漫情怀,我被这一幕幕深深震撼。我想,这是新时代的召唤,它激励着一代代设计者向着创新的天空自信起跑!

 ——纺织服装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2018级本科生 周瑜婕


 北京冬奥会践行“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让这场盛会在疫情依然严峻的情况下圆满落幕。这是中国对世界的承诺,对体育精神的致敬。本次冬奥会也体现了环保和绿色的生态理念。北京冬奥会又一次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文化和中国风采,给世界人民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民包容开放、勇于挑战、团结协作、不惧任何困难的精神理念。

 ——纺织服装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2019级研究生 王伟


 从2008年到2022年,“北京欢迎你”言犹在耳,奥运火炬又一次在北京点燃。同样的地点澎湃起同样的热血,“一起向未来”的口号更是传递着生生不息的力量、世界大同的愿望与携手并肩的振奋。中国在国际大舞台,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向世界讲述一个听得懂的中国故事,这一场冰雪之约,中国向世界展示出的大国实力和精神风貌,让中国更有底气,也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感到由衷的骄傲与自豪。身为当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将矢志不渝,以青春为纸笔,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去擘画未来更美好的画卷!

 ——外国语学院 翻译专业2018级本科生 王顾沁


 北京冬奥会,是在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后举办的一次盛大的国际性盛会。本次冬奥会,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彰显了热情好客,睦邻友好的大国风范,展示了热爱和平,共谋发展的大国形象,同时人民性始终贯穿其中,一个蒸蒸日上,繁荣富强的新时代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我坚信,北京冬奥会一定会成为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而载入史册。为运动健儿呐喊!为伟大的祖国喝彩!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2021级研究生 黄涔岸